01
全球范围内,商用车电动化对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,并且潜在市场规模巨大,但在当前,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明显不足。以欧洲为例,据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“欧洲用车报告”,截止2021年底,轻型、中/重型商用车保有量分别为2955万辆和642万辆,且91%以上均为燃油车。 当前,新能源商用车发展依然是实现“双碳”的重要一环,从碳中和的角度,商用车占据汽车行业碳排放的70%,商用车的电动化对于减碳意义重大。自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等国家顶层政策实施以来,以低碳和节能为主,推动商用车电动化、低碳化成为主流,未来几年,削减商用车碳排放量将很可能成为硬性指标。 由此,无论是市场潜在规模,抑或是外部环境与产业链基础,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发展都处在重要阶段。站在当下来看,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态势接近于几年前的乘用车领域,并很可能在轻型卡车领域出现头部“新势力”并引领行业发展。究其原因,目前国内商用车领域轻卡占比为47%,重卡占比为21%,微卡占比为16%,中卡占比为14%,“得轻卡者得天下”——快速抢占轻卡市场,成为新能源品牌的发力重点。所以,谁会成为轻卡领域的“蔚小理”?是很值得讨论的话题。 行业中,目前围绕新能源轻卡发力的包括前晨汽车、吉利远程等品牌,都在近年来持续获得资本市场关注,前者在今年上半年完成Pre-A轮融资,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,后者则在上半年获得超亿元的B+轮融资,随着商用车电动化的风口到来,戴维斯双击估值爆发,这些“新势力”持续被市场看好。与此同时,这些车企也不约而同在进一步布局新能源重卡领域,并借助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发展经验持续扩大自身版图。
如今,伴随新能源产业链标准化程度的提高,商用车领域更容易对电池型号、换电充电、车内设施等推出法规并执行,这些都能在产品层面为用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,并满足物流公司的需要。而包括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等软件能力,也成为前晨、远程等商用车公司的核心优势之一,极大方便了物流公司平台化运营。
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,近年来新能源车出海也成为行业热点。对于商用车领域而言同样如此,尽管以往中国产品销往海外大多以价取胜,但如今新一代中国科技企业一旦成功,他们的产品不仅在价格上具有优势,在科技含量上也能排在世界前列。
实际上,从GPS天线、电池模块、激光雷达、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算法和软件等所有内容,都已经融入中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链中,由此带来了中国汽车更低成本和更快生产效率。而对于前晨这样从曾经的“新势力”起家的商用车公司而言,在智能化、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则进行了更深入的布局,且已初见成效,因此在L4级辅助驾驶阶段的竞争中将会具备更进一步的优势。
更快、更强的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无疑也更容易打动海外市场,这是“换道超车”的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能够走向海外的自信所在。若深入思考,这种“换道超车”或许将对全球商用车市场带来更具有革命性的影响。行业增速+估值提升+海外市场的持续扩大,将成为“新势力”们的三大提升火箭,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。